當前位置:植物之家 > 知母 >

知母

基本介紹 形態特征 生長習性 地理分布 主要價值
基本介紹

基本介紹

知母,幹燥根狀莖為著名中藥,性苦寒,有滋陰降火、潤燥滑腸、利大小便之效。屬清熱下火藥,主治:溫熱病、高熱煩渴、咳嗽氣喘、燥咳、便秘、骨蒸潮熱、虛煩不眠、消渴淋濁。有“毛知母”與“知母肉”之分。最主要產區在河北。中藥別名:兔子油草、大蘆水、媽媽草、蒜瓣子草、羊胡子根、地參等。

形態特征

知母(拉丁學名: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)也叫毛知母,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狀莖,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,花莖自葉叢中長出,圓柱形直立,總狀花絮,成簇,生在頂部成穗狀;花粉紅色,淡紫色至白色;果實長橢圓形,內有多數黑色種子,花果期6~9月。

生長習性

生長習性:春季萌發生長,立冬節令枝葉枯萎,采挖其地下串生肉根。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,原生在劍川海拔2000米以上的背陰濕潤沙土地帶,土著白語名稱“根栽子”(gen zai zi),植株高120至160厘米左右,株幹呈四梭形,節間相距約2厘米,每節長4片葉、呈十字形對生,葉基部環繞株幹開芝麻花形白色絮狀,不結籽,植物 分類學歸於唇形科地瓜屬。

地理分布

知母適應性強,喜陰、耐濕、耐寒、不怕瘠薄,生命力極強,多生於向陽幹燥的山坡、丘陵草叢或草原地帶,常成群生長。栽培:知母主產河北省安國市(安國市和博野縣兩個種植基地迅速向周邊縣擴散,定州、深澤、安平、裏縣,其中河北博野的杜各莊、徐營、屯莊三個自然村最為集中。)、安徽省亳州市(亳州知母主要種植在譙城區十九裏鎮馬老家一帶,趙橋、十八裏、五馬、譙東等鄉鎮也有種植。),形成了中國知名的兩個種植基地。野生:毛知母主產地河北張北、易縣、赤城、來源、阜平;山西榆社、五台、代縣、壽陽;內蒙古紮魯特旗、西烏珠穆、東台珠穆、林西、科爾左中旗、阿榮旗;遼寧鐵嶺、阜新等地亦有分布。

主要價值

食用價值地參根莖如蟲草,性味甘涼,功能補虛,清熱解毒。可與雞同煲,又可熟油溫炸、體積可迅速膨脹,參條內白外黃,鬆脆可口、回味清香,乃佐餐下酒滋補佳品。地參春夏可采摘嫩莖葉,涼拌、炒食、做湯均可,主要食用晚秋以後采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。地參根莖觀之潔白如玉,食之清爽脆嫩,可炒食、蒸煮、做湯、醃漬、醋泡、糖浸、蜜餞、做醬菜均可。.與雞或排骨等肉類燉熟,是一道營養極好的佳肴還可製成蔬菜禮盒、果脯、罐頭、飲料、含片和各種營養品的添加劑,其加工潛力極大。藥用價值性味:苦,寒。歸經:入肺、胃、腎經。功能主治:滋陰降火,潤燥滑腸。治煩熱消渴,骨蒸勞熱,肺熱咳嗽,大便燥結,小便不利。①用於溫熱病,邪熱亢盛、壯熱、煩渴、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。知母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。與石膏配伍有協同之效,如白虎湯。②用於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、痰稠等證。本品有清瀉肺火,滋陰潤肺之效,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,即二母散。③用於陰虛火旺,肺腎虧所致的骨節蒸潮熱、盜汗、心煩等症。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。常同黃柏相須為用,配入養陰藥中,如知柏地黃丸。

知母的功效與作用:滋陰降火,潤燥滑腸,治煩熱消渴。
在我國中藥名是比較好認的,很多中藥的名字都與生活息息相關。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下中藥知母的功效與作用,千萬別錯過了!
更新時間:2018-02-13
知母的栽培技術:全國各地都有引種栽培;其中以易縣產的“西陵知母”為最著名
知母具有清熱、除煩、滋陰等功效。近年來,全國各地都有引種栽培。以山西和河北栽培產量最大,以易縣產的“西陵知母”為最著名。下麵給大家介紹知母的栽培技術。​
更新時間:2018-02-13
知母的資料

知母的資料

瀏覽:0
更新時間:2018-02-06

一個已被訪問超過13,000,000次的植物之家,每天超過200,000人通過植物之家,認識植物。

現在,這些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著,歡迎您來一起使用植物之家。

植物之家備案號: 陝ICP備09018639號-8
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