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植物之家 > 龍膽草 >

龍膽草

龍膽草的基本介紹 形態特征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品種分類 繁殖方法 主要價值
龍膽草的基本介紹

龍膽草的基本介紹

龍膽草,(拉丁文名:Gentiana scabra Bunge.);原名:龍膽;別名:膽草、草龍膽、山龍膽, 龍膽科龍膽屬多年生草本。常見中藥,入藥部位為幹燥根及根莖。

形態特征

龍膽草為多年生草本,高1-2尺。葉對生,下部葉2-3對很小,呈現鱗片狀,中部和上部葉披針形,表麵暗綠色,背麵淡綠色,有三條明顯葉脈,無葉柄。花生於枝梢或近梢的葉腋間,開藍色筒狀鍾形花。果實長橢圓形稍扁,成熟後二瓣開裂,種子多數,很小。根莖短,簇生多數細長根,淡黃棕色或淡黃色。根莖平臥或直立,短縮或長達5厘米,具多數粗壯、略肉質的須根。花枝單生,直立,長4-6毫米,先端分離,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;中、上部葉近革質,無柄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2-7厘米,寬2-3厘米,有時寬僅約0.4厘米,愈向莖上部葉愈小,先端急尖,基部心形或圓形,邊緣微外卷,粗糙,上麵密生極細乳突,下麵光滑,葉脈3-5條,在上麵不明顯,在下麵突起,粗糙。花多數,簇生枝頂和葉腋;無花梗;每朵花下具2個苞片,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花冠藍紫色,有時喉部具多數黃綠色斑點,筒狀鍾形,長4-5厘米,裂片卵形或卵圓形,長7-9毫米,先端有尾尖,全緣,褶偏斜,狹三角形,長3-4毫米,先端急尖或2淺裂;雄蕊著生冠筒中部,整齊,花絲鑽形,長9-12毫米,花藥狹矩圓形,長3.5-4.5毫米;花果期5-11月。

生長環境

該植物是一種高山植物,性喜潮濕涼爽氣候,野生於山區、坡地、林綠及灌木叢中。在植物整個生長季節,溫度是相當高的。北京地區引種後,一直生長良好。地勢高燥與 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和土壤過粘、貧瘠的地區不宜栽培。龍膽喜肥,在結合深耕土地時,每畝應施入充分腐熟的廄肥8000斤左右。每年4月中旬萌發,8月開花,花期8-9月,果實9月成熟。全年生長期180-210天左右。

分布範圍

生長在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河灘、灌叢中、林緣及林下、草甸,海拔400-3000米。產地分布在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貴州,陝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蘇聯、朝鮮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
品種分類

原名:龍膽,別名:膽草、草龍膽、山龍膽,拉丁文名:Gentiana scabra Bunge. 被子植物門;雙子葉植物綱;捩花目;龍膽科、;龍膽屬;龍膽。

繁殖方法

種子及分株繁殖。種子繁殖 可分秋播和春播兩種。秋播:一般在11月播種,翌年春萌芽。為了播種均勻,於種子中混入適量細沙或腐殖質,采用條播。春播:應事先進行沙藏處理,即將種子采下後與 細沙1:3混合,保持一定的濕度,埋在室外,經冬季低溫影響,然後取出播種,條播行距1-1.3尺,株距0.7-1尺,覆土2-3分。每畝播種量3-4兩。分株繁殖多在早春4月上旬,芽尚未出土前進行,將根全部掘出,分成小簇,每簇應有1-2個小芽,然後按行距1.3尺,株距0.7-1尺栽植,勿使芽露出土麵,以免被風吹幹。

主要價值

藥用部位:植物的根和根莖。功效分類:清熱藥。龍膽草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條葉龍膽等的根和莖,主產東北地區,春、秋二季均可采收,以秋采者質量為佳。根及根莖入藥。味苦,性寒,功專清熱燥濕。其瀉肝膽實火作用甚強,並可息風止痙止痛。

龍膽草的功效和作用:功效主治瀉肝膽實火、除下焦濕熱
龍膽草是我國傳統中藥,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性味苦,澀,大寒,無毒。主治骨間寒熱、驚病邪氣,繼絕傷,定五髒,殺蟲毒。”等功效,下麵我們來詳細了解下。
更新時間:2018-01-22
龍膽草種植技術
龍膽草為常用中藥材,應用曆史悠久,是清熱燥濕、瀉肝膽火之要藥。我國多地均有大規模引種,下麵我們來了解下龍膽草是怎樣種植的。
更新時間:2018-01-22
龍膽草的資料
更新時間:2018-01-22

一個已被訪問超過13,000,000次的植物之家,每天超過200,000人通過植物之家,認識植物。

現在,這些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著,歡迎您來一起使用植物之家。

植物之家備案號: 陝ICP備09018639號-8
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